【论文分享】我国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入库方案技术要点探讨
滇鹰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2024-06-21
2024年4月,《环境科学研究》(第37卷 第4期),发布了《我国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入库方案技术要点探讨》,作者郇环、晁韶良、周爱霞、杨洋、赵小兵,本论文的摘要及主要内容如下:
1 摘要
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建设是解决地下水突出问题、确保完成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举措。入库方案技术成熟度是项目通过率最大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含废弃井封井回填)和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类项目入库时存在的实施方案目标不明确、缺少因地制宜的具体方案、不满足相关技术文件要求、缺少前期工作基础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建议:①调查评估类项目应明确因地制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成果支撑环境管理或后续风险管控修复措施,高度重视全链条质量控制;②监管能力建设类项目应充分整合评估现有可用监测井,建设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明确地下水环境监管信息化需求,探索构建智能高效监管平台,聚焦地下水环境监管短板,提升地下水监管软硬件能力;③防控修复类项目应明确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必要内容,优先采用工艺成熟、低成本、绿色低碳化的管控修复技术,充分体现“源−路径−受体”的系统整治思路,复杂地下水污染区探索建立分区分级管控与修复集成模式。最后从完善技术指导文件、联合不同部门积极探索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技术模式以及统筹谋划重大项目等方面提出入库建议,以期为提高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入库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2 主要内容
2.1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入库现状及技术问题
(1)入库现状以调查评估项目为主,持续开展重点污染源调查能力建设类项目储备实施数量少,项目探索性强防控修复类项目技术难度高,项目聚焦特定领域资金支持力度逐年增强,提高项目入库质量至关重要(2)入库技术问题各类项目实施方案或可研报告技术的不成熟是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不能进入储备库最常见的原因.其中,调查评估类项目存在实施方案目标不明确、工作内容与问题诊断的针对性较差、缺少因地制宜的具体方案等问题.监管能力建设类项目存在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布点不合理、特征监测指标识别不准确、缺少明确的建网原则和方案、不满足相关技术文件要求等问题.防控与修复类项目存在缺少前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结果基础、地下水污染范围和程度不清、修复或风险管控目标设置不合理、未按照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开展效果评估等问题
2.2 入库技术要点
(1)地下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类项目充分依据已有技术文件,明确因地制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统筹谋划调查评估任务,成果支撑环境管理或后续风险管控修复措施高度重视全链条质量控制,保障调查数据真实可信(2)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类项目充分整合评估现有可用监测井,建设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明确地下水环境监管信息化需求,探索构建智能高效监管平台聚焦地下水环境监管短板,提升地下水监管软硬件能力(3)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类项目不能缺失关键信息,明确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必要内容优先采用工艺成熟、低成本、绿色低碳化的管控修复技术充分体现“源-路径-受体”的系统整治思路复杂地下水污染区探索建立分区分级管控与修复集成模式
2.3 建议与展望
完善地下水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合作,试点先行,积极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模式积极申报重点地下水项目,共建美丽中国